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飞地经济计划的提议》由我局分办,结合本部门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文旅广电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力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从事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400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约占全市文化企业总量的9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22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30万人。
二、采取措施
(一)支持我市文化企业提档升级。积极组织我市文化企业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国家文旅部、自治区文旅厅相关工作通知,吃透文件精神,支持我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较领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能力突出,诚信经营的企业进行申报。
(二)做好培育孵化工作。一是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服务工作。举办全市文化产业培训班,邀请文化产业申报方面、知识产权方面专家为全市文旅企业授课,面对面解答企业难题。并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在融资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结合我市文化艺术娱乐业企业现状,做大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梯度培育中小微企业,推动文化娱乐业整体规模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
(三)加强招商引资与对外交流合作。一是认真举办精准招商对接会,全方位收集旅游资源,针对目标行业、目标企业进行深度走访,对接了解企业投资意向,邀请企业到我市实地考察,寻找合作发展机会。主动对接全国百强文旅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积极寻求项目投资和经营管理合作。二是继续加强招商推介活动,强化线上线下精准推广营销,利用国家、自治区举办的境内外各类推介招商活动、展会,并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地开展城市形象和旅游宣传自主推介,结合文旅推介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新项目落地。
三、取得成果
(一)2024年,包头市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敕勒川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5年,包头市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敕勒川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青山区文体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玖紫文旅有限公司、包头市南海景区经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铁花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正艺达品牌策略有限公司、包头中科陶瓷科技有限公司9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不断增强。坚持“两新”导向,聚焦“新增、抓实、干成”,推动文化娱乐业整体规模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2024年,我局纳统的规上文化娱乐企业共14家,相较去年新增6家,我局纳统的重点监测文化娱乐企业共11家,相较去年新增4家。文化娱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5家规上及重点监测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1.65亿元,上年同期1.42亿元,同比增长15.7%。
(三)一是组织“天下黄河第一村”、“包棉1958”和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3家企业赴河南、福建等地考察调研,在项目运营、业态引进等事宜上“取经”,帮助三地在包火爆出圈。二是成功引进“文旅+商业”项目“My Bread”,依托“现烤工艺+社交空间”模式,成为继奶皮糖葫芦之后第二个城市文旅消费新地标,单天销售额突破22万元,实现人流量3000余次,同店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一,外溢带动周边商家的客流量增加3倍。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积极培育“低空文旅”“冰雪经济”等新业态,带动全季旅游发展。支持包头市玖紫文旅有限公司运营的丝路梦郡低空飞行营地根据实地气象条件开展热气球空中旅游项目、热气球运动员培训等低空旅游项目,推动“低空+文旅”产业业态发展,带动区域消费。支持包头市南海景区经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冰雪旅游产品,推动包头市滑雪场、滑冰场、冰雪乐园、滑雪旅游度假地等旅游产品增设与发展。
(二)持续丰富文化旅游消费,打造消费热点、拓展消费场景。根据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围绕“包棉1958”、“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天下黄河第一村”、昆区吾悦广场、包头金街、九原万达广场、九原区横竖街等标志性商圈、街区、景区,打造一批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文旅活动,在实现文化惠民的同时将市民游客引进消费场景,充分促进文旅消费,带动消费氛围。
(三)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金融助企、奖励扶持政策。在企业融资、缴纳税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加强服务监管,及时了解企业诉求,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企业经营发展塑造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