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
A类
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87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中加强高端稀土材料和应用核心技术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作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狠抓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全市科技战线坚持有解思维,强化增量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科技局聚焦稀土产业创新需求,聚焦建强创新平台、促进产研合作、布局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积极加强项目争取、优化科技服务,推动稀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增量,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
二、具体举措
一是围绕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围绕我区稀土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聚焦优化稀土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大稀土利用科技攻关力度,不断拓展稀土新应用领域,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稀土研发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健全稀土研发新型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8条支持保障稀土科技研发的工作措施。包头市连续3年以“一号文件”部署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稀土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包头稀土创新协同机制》、《包头市市场化导向科技项目选题机制运行管理办法》,形成了稀土科技创新的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围绕夯实创新基础,错位协同建设创新平台。我市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具有雄厚的创新基础,瞄准打造“领跑”优势,坚持聚资源、强支撑,建成“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两中心”各有侧重的稀土创新平台体系,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天和磁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达到13个。内蒙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启动运行,实施了“稀土阻燃剂”等36个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1.3万平米中试基地,并积极创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整合包头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内科大科研力量,创新机制组建“实践派”“实战派”公共科研平台鹿城实验室,包钢钢联“稀土钢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等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通过重组。
三是围绕关键技术难题,集智聚力攻关突围。聚焦突破制约我市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稀土产业技术体系,编制发布稀土研发选题指南,组织实施了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邀请张洪杰院士、李卫院士等知名专家严格论证把关,首批就启动实施了稀土点位14项重点任务,建设“钕铁硼磁体粘结工艺与烧结工艺融合制造”等首台套中试线12条,已成功研制新产品13项。
四是围绕成果转化,搭建技术供需对接。梳理全市稀土领域既有科研成果104项,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科创会客厅、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对外发布,加快既有成果走出“书架”,走向“货架”。全市共登记稀土领域技术交易合同137项、交易金额4.49亿元,“稀土反射隔热涂料”等11项成果通过专利许可、技术入股等形式成功转化(合同金额2492.8万元)。英思特等8家企业建立域外研发中心,将“IPAD磁吸笔”等5项成果回包转化,借助“外脑”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支持白云国重、包头稀土研究院、鹿城实验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白云讲堂”“国际固态制冷大会”“丝绸之路绿色冶金与新材料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17场次,组织“科创会客厅”进行项目路演、技术需求发布11场,发布稀土领域技术成果29项,达成合作6项,促进稀土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
五是围绕产业需求,拓宽渠道引育高端人才。聘请严纯华院士担任“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引进蒋成保和岳明院士建设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和大地熊先进磁性材料2家院士工作站,引进德国顶尖电机专家格林教授(一级教授、院士级)建设中德永磁电机联合研究中心。突出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在内科大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稀土领域本科专业空白,并牵头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分院,每年可培育稀土本硕博专业人才340余名。2024年以来我市稀土领域共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52名,同比增长27%。产业工人方面,2024年推荐5名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及6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入选自治区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占自治区总数的73%;推荐北方稀土张文斌等5名“北疆工匠”申报自治区企业工匠人才专项奖。
三、取得成果
一是加快鹿城实验室建设,与内科大联合实施的“钕铁硼磁材的闪速烧结制备项目”实现钨铜合金小批量生产。与包钢集团、内科大联合申报的“基于AI的氢能储运装备用抗氢脆稀土微合金化新材料开发与示范应用”获自治区科技资金支持500万元,与金力永磁、天石稀土、包钢钢联等共建创新联合体,正在组织共同揭榜“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机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精密组件研发”等三个自治区科技“突围”稀土点位项目,强化关键技术供给。
二是加快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起草《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已设立开放性课题22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7项、应用示范项目7项、平台服务及软科学项目3项,并加快科技项目实施、1.3平米产业孵化基地和12条中试线建设,新建成稀土热管理纺织材料、稀土尾矿生物回收2条中试线。组织行业专家调研梳理了当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的57项关键技术难题、54项技术成果,建立了技术成果库。联合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通过“蒙科聚”、中国稀土网等平台向全国征集技术成果56项作为项目储备。
三是创新方式梳理企业技术需求。会同鹿城实验室分领域组织重点稀土创新平台与80家企业,召开稀土金属、磁材、抛光和储氢专场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梳理共性技术难题13项,推动以产学研合作方式攻关解决。针对企业在内科大理化中心检测排队时间长问题,协调内科大将周六日检测时间空出来专门服务企业。组织26家稀土、氢能、储能、人工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和稀土创新平台负责人到卧龙产业园考察交流,积极促成技术和产业合作。
四是加强项目和资金争取。今年以来,我市稀土领域已争取落实自治区科技资金1.7亿元,其中,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白云国重分别获自治区建设资金支持1亿元和0.2亿元;鹿城实验室等单位的9个科技项目获资金支持4000万元;为晶陶锆业等2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奖补资金330万元。
四、举一反三
(一)完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呼包鄂自主创新示范区尽快获批,出台配套政策,支持稀土高新区“先行先试”一揽子创新驱动改革举措。集中力量建设鹿城实验室,争取纳入内蒙古实验室建设序列,争取将“稀土永磁材料创制与应用科学研究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列入自治区重大专项,努力建设引领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持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创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新落地企业尽快建设创新平台、组建研发队伍、开展研发活动,对12家潜在高新技术企业、26家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精准培育辅导,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
(二)加强稀土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布局。组织稀土创新平台开展分领域“产业技术体检”,梳理当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稀土研究院、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鹿城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企业合作,聚焦产业化需求,重点瞄准轻稀土高值化利用、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应用领域开展集中攻关,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对集成电路用抛光液等技术垄断,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抢占稀土产业技术高地。
(三)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坚持在研项目、重点转化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问题,加快形成一批并跑、领跑的原创性成果。健全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科技成果捕捉机制,依托“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包头分中心,常态化开展高价值成果遴选发布和转化交易搭桥行动。加快鹿城实验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北方稀土“湿法冶金”3大中试基地建设,确保在建的20条中试线,年内建成10条以上,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吸引优质科研成果来包进行二次研发、中试熟化或工业放大。支持中试基地和科技产业园探索产学研利益共享机制和“先中试、后孵化”模式,加快成果转化机构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通“成果产生+验证应用+产业化+市场化”通道,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增量。
签 发 人:杨 军
承办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科
承 办 人:李忠
电 话:0472-5618484
单位名称: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答复日期:2025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