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财政局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529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时间:2025-08-25
来源:市财政局

公开

A类

包头市财政局

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0529号提案的答复

伏凌燕委员: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伏凌燕委员提出的第0529号《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案》由我局负责分办,经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安排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要求,市财政局积极推动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87.54亿元,同比增长2.62%;各项贷款余额3355.57亿元,同比增长5.6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4.94亿元,同比增长18.82%。包头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28.15亿元,同比增长17.38%。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986.39亿元,同比增长1.96%。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97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金额7.89亿元,涉及户数727户。

二、采取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完善配套机制,激活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包头市金融支持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铝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制定《常态化政金企对接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效能,畅通政金企三方沟通渠道,推动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续贷、倒贷难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二是持续推进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引导包头市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水平。2025年1—3月银行业机构新发放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5%,同比下降43个基点。三是建立政金企对接长效机制,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全市“3+5+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市财政局强化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储备和资金要素保障,组织实施“聚众智 惠百企 促发展”金融助力“三在”企业行动。在包头市财政局官方公众号开设融资需求专栏,搭建企业融资需求线上填报平台,企业可通过专栏链接随时随地提交融资需求、填报相关信息,市财政局收到后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结合金融机构业务特点和服务领域,精准推送,助力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为缓解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快捷通道。四是增强数字金融赋能。市财政局通过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依托平台匹配融资担保基金服务,通过政府、担保机构、金融机构4:5:1比例分担风险,为企业融资增信,单个借款主体在融担基金项下融资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给予2000万元贷款额度,有效解决企业因抵押不足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推动正信集团创新研发数字仓单建设管理系统,填补自治区数字科技存货质押监管空白。五是加码创业贷款扶持。按照国家创业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财政贴息,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可继续申请贷款及贴息支持,累计次数不超过3次,为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六是做优做强政府投资基金。我市组建了2支政府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全市企业发展。分别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基金总规模2亿元;臻誉政府投资母基金。臻誉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亿元。七是做实“敢贷愿贷”内部机制,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明确监管标准,督促各金融机构进一步细化执行不良容忍度和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在内部考核中明确区分不良贷款容忍度与贷款质量管理目标,切实保护小微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网点和一线员工服务小微企业内生动力。鼓励银行机构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积极参与“银税互动”“银商合作”“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公共部门涉企信息与机构内部数据有机结合,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为小微企业准确“画像”,实现金融资源向长尾客户的精准“滴灌”。八是率先搭建中小企业诚信联盟财政益企公共服务平台。从中小企业财务诚信建设出发,依法依规推动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赋能,借助数字化手段,建设财税政策服务、会计与税收服务、财务与金融服务、资源对接与共享服务、预算资金支持服务、会计诚信建设服务以及数字化转型服务等七大功能模块,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会计服务、财务共享、信用评估、财政、金融、税务、业务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规范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助力中小企业重构财务服务流程、重塑信用评价体系、重建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管理粗放、信用体系缺失、融资渠道狭窄等瓶颈,推动企业规范经营、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取得成果

一是“聚众智 惠百企 促发展”,包头市金融助力“三在”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4月末,共组织两批次“三在”行动,向辖内银行推荐企业249户,融资需求325亿元。经统计,各银行可提供融资支持129户(144笔),金额合计209.56亿元,实际完成投放69.41亿元。二是金融支持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果丰硕。截至3月末,全市21家金融机构为88户钢铁企业提供授信总额879.06亿元,授信余额490.07亿元;全市22家金融机构为46户铝业企业提供授信总额216.72亿元,授信余额63.59亿元;全市22家金融机构为94户稀土企业提供授信总额263.15亿元,授信余额81.32亿元;全市18家金融机构为22户晶硅光伏企业提供授信总额469.48亿元,授信余额243.08亿元。三是通过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228项,依托平台在全区创新推出了融资担保基金,惠及1109户市场主体,累计授信31.02亿元。四是正信集团数字仓单建设管理系统,累计配合金融机构批复贷款2.64亿元。五是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3.5亿元,财政贴息约0.3亿元。六是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政策杠杆,目前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已完成9个项目投资,总投资金额达到1.45亿元;臻誉政府投资母基金已拨付首期投资款3100万元,完成1个项目的投资。

四、举一反三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的支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做深做细企业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金融助力“三在”企业专项行动,健全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从政策对接、融资申请到落地跟进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跟踪问效,切实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满意度,让金融支持更精准触达市场主体。二是构建纵横联动的金融服务网络。横向联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摸排细分领域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分层分类的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纵向压实旗县区财政部门服务责任,搭建市、县两级协同的全流程融资服务链条,推动政策、资金、机构等资源下沉,形成覆盖全市、上下贯通的金融服务网络,确保企业需求“无死角”对接。三是拓展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依托惠企利民服务平台。整合银行、投资机构、法律财税等中介服务资源,打造“政策+融资+顾问”一体化服务枢纽。重点提供金融产品推介、政策解读、银企对接等服务,实现企业“进一扇门、享全流程服务”,缓解融资信息壁垒,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效率。四是创新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等特色业务,破解轻资产企业抵押担保难题。发挥正信集团、百佳担保等地方金融机构作用,聚焦“3+5+N”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发产业链专属融资产品,通过融担基金增信赋能,为高成长、潜力型小微企业开辟绿色融资通道,推动融资支持从“单一信贷”向“多元赋能”转变。​

签发人:奇跃成

承办部门:协调发展科

承办人:张燕

电 话:0472-5228742

包头市财政局

2025年5月15日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