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捞饭
发文时间:2025-10-15
来源:市商务局

一种变化 一种流传千年的文化
酸饭,始于北宋,辽兵常常入侵,老百姓为避兵祸逃入深山,泡好的米丢下,几天后回来舍不得丢掉就凑合着煮粥吃,结果味如酸奶,黄亮坚韧。于是百姓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度以上温度下浸泡4--8小时后澄出汤即做成酸粥。
被走西口人带着“浆(酸)米罐”来到口外扎根后,盛夏时土右旗家家户户炉台上有一“浆(酸)米罐”,子孙相沿,爱莫能舍。夏天吃上酸粥不口渴,富营养,食后肠胃好,久吃不厌。
吃酸饭不须配以什么肉菜,最合套的好菜就是胡油炝腌菜或烂腌菜。尤其烂腌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酸甜可口,用以配食酸饭,绝妙无比。芝麻酱抹酸粥、烧茄子抹酸粥、烂腌菜就酸粥、红腌菜等也都别有风味。另外,酸饭拌油炸辣椒,香味醇浓,别具风味,故有“辣椒子抹粥—挺抖”的谚语流传。
酸米饭分为酸粥、酸捞饭和酸稀粥,一般早上吃酸粥,中午酸捞饭,晚上酸稀饭。酸米饭含有乳酸菌,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清凉泻火,口感极好。据科学家测定,制作酸粥的糜米含有粗蛋白、糖、磷、钙等18种氨基酸,在禾谷类中含粗蛋白最高。
贫困的年代,土右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肥正月、瘦二月、七死八活三四月。”第一场春雨过后地面逐渐长出苦菜,人们采摘后,用开水汆一下,加点盐,淋点香油或胡油,吃起来清爽苦口,用它就食酸饭别有风味,酸甜苦辣十分奇特。
这样的做法既解决了三四月无菜吃的清贫之苦,又创造了一道地方风味饮食。
相关附件




